【通信產業網訊】(記者逄丹)業務支撐系統BSS4.2版本不僅實現了對固網移動融合業務的更好支持,更是中國聯通(微博)IT支撐系統“一副面孔、一種語言”目標的體現。
近日,《通信產業報》(網)記者獲悉,中國聯通正在緊密鑼鼓部署業務支撐系統BSS4.2版本的上線工作,集團要求今年年中之前北方六省要全部上線BSS4.2系統。
這六省分別是北京、山東、黑龍江、河南、河北、遼寧。目前,遼寧省BSS4.2系統已經正式上線,而黑龍江、山東兩省也將在近期上線。
記者了解到,BSS4.2系統是中國聯通為實現IT支撐系統“一副面孔、一種語言”的目標而提出的全新架構,并被列為集團信息化部2011年的重點項目。
2011年年初,中國聯通在北方六省正式啟動了北方六省BSS4.2系統融合項目,實現6個省分在固網、移動網業務支撐的兩套BSS系統的融合。
“近年來,中國聯通一直強調IT支撐系統的大集中。隨著北方六省BSS4.2系統的上線,今后各省分的BSS系統將逐步進行統一。而根據聯通集團工作思路,北方六省核心版本研發團隊未來將發展為聯通集團的BSS研發中心。”一位來自中國聯通的專家向《通信產業報》(網)記者表示。
BSS4.2實現融合計費
作為運營商IT支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BSS被認為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種體現,其重要性對運營商不言而喻。據不完全統計,運營商在運營支撐系統的投資已經占到總設備投資的5%-10%,而在國外,這一數字高達16%。
三大電信運營商中,中國聯通走在了BSS系統建設的前列,持續進行BSS系統的演進,根據其業務范圍和市場競爭態勢建設更為合適的支撐系統。
為了更好的支撐固網移動融合業務的開展,提供一致的用戶體驗,中國聯通2011年年初提出要建設一套融合的支撐系統。隨后,中國聯通聯合亞信聯創撰寫了BSS4.2規范,并聯合聯通系統集成公司、亞信聯創以及東軟等廠商在北方六省進行部署。
“BSS 4.2按照中國聯通IT支撐系統集中化的思路建設,具備了全網統一銷售的能力。”來自北京聯通(微博)業務支撐部的一位專家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此之前,中國聯通已經在北方十省和南方二十一省分別部署了融合業務支撐系統版本BSS4.0和BSS3.0。
既然在BSS4.0系統中已經實現了“全網統一”的理念,BSS4.2和其有什么區別?這位專家告訴記者:“技術架構沒有太多改變,不過BSS4.2系統加強了對融合業務的支撐能力,提升了融合業務辦理的速度,是一張統一的固網移動融合計費系統。”
中國聯通建設固網移動融合計費系統源于2008年。當年,三大運營商實現全業務運營,建設一套融合計費系統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當時的聯通提出了兩種方案,方案一是采用一套BSS系統支撐全業務運營,不過各核心系統如CRM、計費系統、OCS等系統需要增強或新增部分功能模塊,而BSS系統的內外部集成關系也需要進行調整。而方案二則相對簡單,充分利用現有的移動BSS系統和固網BSS系統,通過兩套系統之間的協同工作支撐全業務運營。
根據這兩種方案,2009年,中國聯通提出了BSS4.0系統規范,通過在一套系統中導入移動網數據和固網數據,使得BSS4.0具備了支撐融合業務計費的能力。之后,北方十省通過不同的解決方案使得BSS系統縮小和BSS4.0版本的差距。
不過,在支撐融合業務計費上面,BSS4.0還存在效率不高等弊病,也和中國聯通建設一套統一的BSS系統有所距離。為此,2011年,中國聯通又開始BSS4.2版本的部署工作。根據中國聯通的規劃,在今年年中之前,統一的BSS4.2系統要實現在北方六省的全部上線,之后還會向南方省分公司推廣。
回歸集中化
更進一步,BSS4.2系統是中國聯通實現IT支撐系統“一副面孔、一副語言”的目標而提出的。
在中國聯通看來,IT支撐系統走向集中是必然。其實在此之前,其BSS系統經歷了分散和集中反反復復變化的階段。
“BSS系統是分散還是集中,和運營商究竟采用何種運營體制息息相關,”上述北京聯通業務支撐部的專家表示,“支撐網會根據運營商的業務、管理和文化的的變化而變。”
中國聯通的BSS系統先后經歷了“按專業劃分的計費營賬系統”、“以綜合營賬為核心的綜合電信業務支撐系統”、BSS1.0/2.0、BSS3.0/4.0四大階段。
“專業計費系統”采用分散模式建設,不過隨著聯通業務的增多,以及開始經營GSM業務,分散計費模式表現出工作效率低下、用戶體驗不好等弊端。
為此,2002年,中國聯通開始建設“綜合營賬系統”打破原有的分散原則,開始以集中化的模式建設BSS系統。
當時由于業務相對單一,用戶差異性不明顯,集中化的BSS系統很好地滿足了中國聯通開展業務的需要。
2006年,面對3G網絡即將商用的挑戰,同時運營商開始轉向“以用戶為中心”的經營階段,原有的綜合營帳系統已經無法支撐業務發展的需求,中國聯通開始規劃BSS1.0版本。
考慮到3G業務的多樣性和差異性,BSS系統又開始傾向于分散建設。
雖然中國聯通一直改善BSS系統保持其先進性,卻也造成了BSS系統的混亂局面。
一位熟悉中國聯通BSS系統建設的人士告訴記者,很多地市建設了不同版本的BSS系統,由于涉及龐大的用戶數據,系統同時在用。而且不同版本的BSS系統可能采用不同的廠商進行建設,無法兼容,無形中反而降低了BSS系統的工作效率,影響了用戶的業務體驗。
2009年,中國聯通3G正式商用,實現“六統一”的原則。由于實現了話費和管理的統一,建設一套集中式的BSS系統成為可能。
借助這個時機,中國聯通重整BSS系統。這也便是目前在北方十省廣泛應用的BSS4.0系統和南方21省應用的BSS3.0系統,采用集中化模式建設。
“事實上,很多國際主流運營商也是選擇集中化的模式建設BSS系統,中國聯通在集中化BSS系統的建設上已經走在了國內運營商的前列。”神州數碼思特奇的一位計費專家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采訪時表示。
2010年,中國聯通又提出IT支撐系統“一副面孔、一副語言”的目標,至此,中國聯通的BSS系統真正回歸集中化建設的道路,即在全國建設統一的一套BSS系統。
向云計算演進
面向未來,北京聯通業務支撐部的專家向記者表示,BSS系統將向云計算平臺遷移。目前,一些省分BSS系統已經遷移至基于x86的云計算平臺。
中國聯通研究院云計算總體組組長張云勇向記者表示,“BSS的云化將是未來中國聯通IT支撐系統演進道路上的重點工作。”
遷移到云計算平臺后,BSS系統的工作效率將得到進一步提高,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業務體驗,同時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BSS系統建設和維護成本。
目前,為擺脫“被管道化”的命運,運營商提出要建設智能管道,實現“流量經營”。現有的BSS系統能否支撐流量計費?上述北京聯通專家向記者表示:“流量經營更多依靠的是網絡側控制單元對不同業務不同流量的識別,一旦網絡側能夠做到用戶可識別和業務可區分以及流量可調控,BSS系統完全有能力支撐運營商實現流量經營。”
■鏈接
中國聯通BSS系統演進
2002年之前
中國聯通建設“按專業劃分的計費營賬系統”,采用分散建設,分散經營的模式。
2002年-2006年
面對GSM業務多樣化以及融合業務發展的需要,中國聯通開始建設“綜合營賬系統”,采用集中化建設模式。
2006年-2008年
中國聯通在2006年開始新一代BSS的試點建設(在安徽等5省市進行試點建設),也被稱為BSS1.0。新一代BSS試點系統在2007年內達到了規范的要求。2008年7月,選定上海、廣東等8個省分公司作為第一批推廣的分公司,開展建設工作。
2009年-2010年
2009年初,中國聯通轉型全業務運營,決定建設集中化的計費系統,推出了BSS3.0/4.0規范。其中,針對南方剩余的十省及被北方四省啟動BSS3.0系統的建設。而北方剩余六省則從BSS2.0開始向BSS4.0系統演進。而之前已經部署BSS2.0的南方八省也重新上BSS3.0系統。
2011年至今
按照中國聯通實現IT支撐系統“一副面孔”、“一種語言”的目標,2011年年初,中國聯通聯合亞信聯創等廠商編寫BSS4.2系統規劃,并在北方六省開展試點工作,要求今年年中全部上線。 |